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读后感

hzqadmin 阅读:103 2024-09-02 20:07:34 评论:0

读书笔记获得的奖品,和家人看一场电影,我们看了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

影片主角Buck是一只体型庞大、脾气暴躁的混血犬,它和米勒法官一家在美国加州的一个温暖湿润的城市一起居住。但Buck不幸被绑架,并被卖了出去,成了一只奴役狗。

后来Buck成了狗拉雪橇队中一员,佩罗是一个生性温和的邮递员,他的工作任务是在被冰雪覆盖、自然环境严酷恶劣的育空冻原上投递信件。Buck很快融入到这只狗狗团队中,而且逐渐变成了狗狗们的领袖,但是电报系统的出现,让佩罗的工作变得过时了。

后来Buck又遇到了一系列新的主人,这里面有残酷的采矿者哈尔,还有善良的好人约翰·桑顿,Buck很喜欢约翰,随着约翰旅程的持续进行,本来是被高度驯化的Buck发现自己逐渐显露出动物天性,而且越来越多展现出动物冲动的本性。

整个影片生动,扣人心弦,又不是温情感人,适合家庭一同观赏。

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影片运用CGI技术,由于事先知道,所以经常会感到出戏,还有,也许为了适合儿童观影,或受技术限制,对于原著进行大量删减和修改。因此观影之后,我又找来原著阅读比较一下。

在当当网花了1.99元买了The Call of the Wild电子书 ,书的内容不算长,有100页,却比电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

虽然巴克只是一条狗,但是它的艰苦卓绝的道路,反映了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中的个人奋斗的真谛。它反映了达尔文的自然环境下的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思想以及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中的社会选择观。在这条道路上,在如此险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下,只有精英与超人,如小说中的巴克那样的物种,才有生存的可能。

The Call of the Wild是一部非常精美的小说。首先,它在结构上是精美的。作品将巴克从驯化向野性转化的这一过程写得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地烘托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其次,小说语言的表达力非常强。不论是对狗的描写,还是对人的刻画,作者都能将其鲜活地托到读者眼前。

我想,每一位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都会觉得,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了较为完美和谐的统一。我也正因为这一点,看完电影,读完原著译本之后,又去追寻作者的心里路程。作者杰克·伦敦于1876年出生在美国加州一个农民家庭。穷苦和缺少欢乐的童年使杰克·伦敦早早地成熟了。杰克·伦敦从10岁起就不得不半工半读,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不满9岁时,杰克·伦敦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汗伯拉》。他还读了一些从雇工那儿借来的一毛钱一本的小说,他抓到什么就读什么。杰克·伦敦11岁离开牧场来到奥克兰,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能借到的第一本书。到16岁之前,他一直是做工—读书、读书—做工。

17岁时他上了一捕猎船做水手,经过朝鲜、日本,到白令海一带去猎海豹。途中他经过了严寒、风暴、最沉重的苦役的锻炼,参加了狩猎海豹的种种活动。因为从小在海湾里玩船,他驾船很有一套,在船上年纪虽小却深得船主和同行们的赞许。又因为从小饱经摔打,能够参加水手们最野蛮的活动,所以他交了许多朋友,听了许多有趣的和可怕的故事。惊涛骇流中的海洋生活是艰苦的,但他没有忘记读书,在返航驶入旧金山湾时,他已经读完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他对读书一直就有兴趣,就连在做蚝贼时也在他的小艇上读过许多书。流浪归来他开始大量阅读。他读过圣西门、傅立叶、蒲鲁东的作品,他甚至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

他在育空河的冬季营地里读了许多书,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首要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布朗宁的诗,等等等等…

可见杰克伦敦从童年就喜欢读书,读书成了必不可缺的爱好和习惯,贯穿他生命始终,所谓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他的写作之路如此成功和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是分不开的,也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人生道路。

推荐这个电影给家庭去看,推荐这本书给孩子看。

分享到: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4858.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