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孪生?如何制造一个数字人?

hzqadmin 阅读:55 2024-08-27 20:29:16 评论:0

文章背景:去参加科普讲座,多了解不同的领域,以免闭门造车。

这是公号第83篇原创。

 讲座感想

《硅基生命与数字孪生》

全文共5533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这段时间写了两篇讲座的记录,虽然阅读量不多,但我发现有些读者很用心,用听的方式听过了全文。

这种方式很好,确实能加深理解的。因为文章的专业名词太多,一眼扫过几乎就忘记了,看完全文还晕乎乎。

听文章的话,容易入心入脑,有助于弄明白。

其实我也是首次接触这些领域的知识。为什么这么少人看文章,我还坚持写出来呢?因为写作是一种输出,写的过程在思考、在吸收,其实也加深自己的理解。

至于这些知识,也不一定是真理哦,大家选择性吸收吧。

由于本人理工科知识水平有限,对讲座的内容可能理解不够,可能文章会出现错漏,敬请多多理解哦。

但接触不同领域对我们也有好处的,帮助开拓视野。

感谢继续支持我的读者,没看过前文的可以点击。

第一篇文章我们初步了解了人脑的学习特点、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区别。

详情点击这里:为了更好地鸡娃,可以禁止孩子接触网络吗?

第二篇文章,我们了解人体的结构,在底层的生命逻辑上产生新的理解,认识到生命是由硬件和软件合并在一起来完成功能的综合效应。

生命=物质(耗散结构)+信息(遗传编码)

详细解读见:生命是什么?孩子怎样理解熵?

今天的文章,我们继续探讨人体奥秘。

讲座记录

其实生命跟计算机人工智能在框架上的设计是非常相似的,有相通的地方。

我们取得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的进步,大前提是模拟生命体的构造,模拟信息控制和操作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理解复杂生命。

首先硅基生命学习碳基生命的自然设计

所谓“道法自然”,应该先从自然中去理解最基础的组成成分。

碳基生命的设计和改造是基于硅基生命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对碳基生命有更好的理解。

从物质的结构和信息来说,人体有两种主要的组成成分。中最主要的就是由遗传编码所构建的一套信息体系

上世纪50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核心的基础。

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基础理论,在于理解人体的过程,指从基因到转录到蛋白,从信息变化的流向来理解生命

这样建立了最基础的框架,从DNA到RNA的蛋白转录、变化、翻译的过程中,实现了每一个细胞独特的功能,实现了我们运动、思考、各种行为的基础。
这里面有非常匹配的规律,比如说四种核苷酸,每三种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它们有成倍匹配的效应,非常精巧。
第一次呈现出生物学中可定量的、可进行判断和预测的规律。呈现出理论上推导的可能性,让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有深入的提高。
以前可能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看上去是乱糟糟的,它们只是碰在一起,随机发生了很多过程。
但我们的细胞却是这么严谨,遵循一套逻辑。就像软件写在那里,然后身体和细胞只不过是把这些信息给表达出来,把它执行出来。
这样看,在生命的信息流里面体现了核心的控制思想,就相当于在这些细胞里有了一个架构师,有灵魂力;就像指挥家一样,控制整场节奏、演奏,可以把各方面协调在一起,而且信息在每一个细胞里是通过DNA中心法则一层层地传递出来。
对个体而言,它又是从受精卵,不断地增殖分化,变成身体中的各类型细胞。
因此,可以看到信息流的流向以细胞为基础的物质流的流向,这两种流向合并到一起,形成人体的整体,一个具有多种变化功能的实体。
即我们有一个信息流的“软件”控制的载体,有一个基于人体细胞组成的物质架构的载体,两种载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的生命。
生命底层信息的理解,是我们能够实现将人进行数字化的基础
我们从更大的角度去理解看待生命,通过充分地认识细胞,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整个人体。
在哲学上叫做:“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通过很细微的地方,能够窥见整个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
比如细胞,精细到高分辨率的角度上看,它有隐藏在里面的细胞核,在细胞核里面有很多层细胞膜缠绕的纤维结构。

好像高速公路一样,它会把物质从细胞的各个地方运输到发挥功能的场所,比如相应的高级处理的工厂、加工车间。

DNA也是通过信息的载体,传输各种信号、各种指令,然后这些不同的组件就进行相应的配合,完成工作。它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基础的窗口,让我们能够理解整体的生命。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为了将人体生命进行数字化,进行信息化和结构上的未来处理,我们就要建立基于细胞层面的生命大模型,使得细胞的信息能够被广泛地采集,也能通过ChatGPT这种人工智能的方式,让细胞之间的通讯和组成关系能够进行模拟演练和预测。

怎么来实现呢?

这是从人工智能的数据大模型中去学习的关键点。

人工智能ChatGPT进行爆发式产生的过程,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型,叫“涌现”。

“涌现”,是指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信息,大量聚集在一起之后,突然在临界点产生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模式在自然界中也有,比如蚂蚁,单只蚂蚁有自己的行动,但是大量蚂蚁集中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会产生类似于社群迁移之类的集体行为。互相之间复杂的通信交流,是单个蚂蚁完成不了的。

所以“涌现”的前提就在于有大量、有规律的、有整合信息的数据集成在这里面。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信息处理和标注的需求量很大。

国内也在充分升级基础性的数据,配合更强大的算力,推向模型,使得它的涌现呈现出重要的规律。

在这里面,我们希望能够基于硅基生命信息和结构中的一些理解,来采集高质量、大规模的注释数据,关于生命体的注释数据

基于这种高质量的、大规模的注释数据,我们有希望建立人类生命体的智能化、硅基化、数字化。

那么,怎样做到的呢?

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人体生命的原厂图。

大家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汽车。汽车是由各种配件组成的复杂工具,但如果它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开到4s店里进行检修。

无论里面存在哪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对里面每一个部分进行整理或者更换。

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我们有精细的图纸,清楚汽车的每部分构成,知道每个配件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它的使用寿命。

对人体来说,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构建一张非常精确的“图纸”?清楚每个器官,比如知道心脏在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它在什么阶段会与其他的细胞或者肺脏发生什么样的通信联系?

在不同的状态(早晨、中午、晚上),或是在餐前餐后,各个脏器又呈现什么样的变化?

人体有50多万亿个细胞,这里面的每个细胞,他们执行什么样的功能?在人体青少年期是什么样子?到中年的过程又会产生什么变化?

这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人类和硅基生命的核心。需要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信息,这是构建未来生命体模型的重要元素。

我们希望通过现在的科学研究,把人体中间的每一个部件搞清楚,把它的功能够理解得透彻,系统性地完成工作。

纵观整个人类生命科学,人类健康发展的上两百年历史,还没有像这样系统性的方式来理解过。

我们希望能够开展一个史无前例的科学工程。

就像阿波罗登月一样,要解决登月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比如:原料从哪里来,动力从哪里来?图纸怎么画?精确的升空时间?构建设计的参数等等。

这些年在国家的整体布局下,广州有能力构建一个极大的科学装置,把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能够获得人体几十万亿个细胞里,DNA结构所有的信息。有了物质信息和遗传信息融合到一起的信息载体,我们就能充分构建硅基化、数字化的生命体。

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呢?纵观科学发展的变化历程,我们知道以前是小规模的实验室,很难对一些具体的研究做深入的理解。

但是人体这么复杂,从组织、器官到各个层次上的关联,它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观测和检测能力,对人体所有的指征类型进行标定。

就好像我们希望有一个特别大的天文望远镜,类似我国的天眼、国际上的伽利略这种类,它的口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和灵敏度就越高,这就拥有了对稀有天文事件的能力。

我们希望能够探测宇宙中最深最远的部分。

因为有了强大的观测能力,我们可以知道宇宙起源最早发生的事件,可以看到星系中间逐渐在变化或扩张,产生了新的内容。

人体由细胞组成的,结构像宇宙一样庞大。我们也希望有非常强大的能力,把所有的细胞,尤其是组成生命的关键部分,全部进行测定。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在数字化生命构建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面向未来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左边这是常规的实验室,常在学校或者研究机构看到,现在仍然是靠大量人工进行小范围的操作,实验室摆放混乱,每天产生很多过程,然后把每个过程拼凑在一起,才完成实验操作。

我们未来的实验室是不一样的。

为了解决数字化的生命和构建数字载体的硅基生命,那我们要建立一种智慧化、自动化的未来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全部由机器人在人的操作下完成,所有的工程都是靠管道和穿梭的载体来构建串联,在重要的环节设立5G信号,它每一个反应的步骤都可以上到云端。

我们可以实时监控:这个实验反应到什么步骤?到什么过程?收集到一个细胞,处理到什么阶段?

然后我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把所有的信息汇集到一起,再给它分配一个最优的方案

以前的实验室,可能有一部分人她只负责一些擅长的领域。

在未来的、智慧化的实验室里面,每个人的技能、擅长的方法都可以以信息计算的方式,把最优的资源以最快的方式能够进行并行的处理。这可能改变整个科学研究。

我们在每一个实验室中的设备上设立云端的信号(可以监控的),把每个环节写到软件里面去,通过电脑进行控制。
然后在每一个环路的对接口里,让机器与机器对话,就像人的交流一样,它可以产生信息的反馈。基于这些流程的设计,实验中它们会产生新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在这种设计理念下,未来研究实验室里面,我们的操作可能很简单。比如在一个屏幕上,对控制的单元说:“今天要完成1000份心脏样本的消化处理。”

信息采集把命令输到屏幕里,它就分解成很多单元,有不同的操作步骤,然后控制中间的每一个反应过程。

样本进来之后,通过流程化的机器人进行分离移动,然后放置到不同的位置,产生关联上的分析和解释。

所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生命的过程,我们建立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实验室模式,这样能对整个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变更。

可能大家以后在实验室里,见到的不是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做具体的操作。

在生命科学的实验室,可能大家只是讨论哪些地方需要做一些调整,然后通过指令程序的方式,来到中央的智慧体,对任务进行分化,对流程进行优化,我们在实际过程中做得更多的是考虑和设计

这就是实验室的自动化产线,可以看到它有很多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分配在一个设备的标签条码。

每一个设备都有5g信号,上传到云端的信息集成,然后在流程解析之后,就可以用无人值守的方式,完成所有的操作。

有了这些操作(通过对生命的基础理解,即:DNA到RNA到蛋白的遗传信息流,以及基础的细胞结构的物质流),对遗传信息流和物质流双层收集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字化的呈现。

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从大器官里获得所有存在这个组织的结构(皮肤、毛囊、纤维、骨骼,还有多种类型的脏器),包括每个区域上产生差别的组织结构,对它进一步分解,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小细胞。

在细胞里面它进行自动化的消化、分离、捕获之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亚细胞的结构,比如细胞器线粒体、细胞核、核酸各分布的位置。仔细看下图中间的“空间信息”
这样就构建了一个空间的层次信息,利用这种成像的全息技术,我们实际上可以做出三维构建。
图片很关键,看文章的时候一定要看图片才能理解。
可以获得一个数字化的器官,基于数字化器官存在不同的方向和位置,我们可以把它搭建成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人体仔细看上图右侧
有了这个虚拟人体之后,我们可以把人体50亿个细胞,每个细胞它定位的方向放在人体中的不同位置。
这些位置的信息回溯到底层,有遗传信息的核心载体所呈现的基因组的信息,比如说不同人种、或者是先天性高发疾病,它可能在基因组上产生一些重要的差别。
首先基因组显示出主要的身体状况、核心的基础信息,然后我们再从影像组,了解到组织器官、细胞结构所在的位置,和它们存在的区域形式。
就像城市一样,有互相存在、互相配合的关系。知道街道在哪里?小区在哪里?小区中间的居委会在什么位置?通过影像的各种方式,把确切的信息定位,然后转录
蛋白组在里面就像中枢机构,是一个发挥指挥效应的部门,知道每一个部门转录状态的信息在什么地方,测量它的代班组在什么职位?负责具体功能的角色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有什么样的特征?
至于代谢组,那就可以更精细的。
比如饭前饭后,运动前后,或者不同的年龄阶段(年轻的、中年、老年)每一个细胞反应和摄取能量的各种方式都不一样的。
这些核心信息就像我们的软件操作系统。
充分了解“软件信息”之后,结合硬件操作系统,把整个人体的各种构造,变成一个完全是基于信息和数字充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我们叫做数字孪生。
在这个层面上,一个正常的人,根据数字化的解释和充分后展示,可以构建出一个数字男生的体系。
可以看到他现在心脏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他年龄到了六七十岁后,其他器官又是什么状态?
可以通过全息的虚拟方式,把中间的细节揭示出来,构建出来。
有了底层的信息,生命未来的制造和组合可以有无穷多的模型。

那到底能不能制作这样的模型呢?

教授说:“实际上在我的实验室,我已经在做相应的工作,已经逐渐把这个看上去很科幻的未来做法,落实到底。”

……

未完待续

哇,看到末尾是不是很惊讶呀?讲座的大教授已经在做数字人了。

大家好不好奇数字人做出来了吗?这个数字人会不会产生他自己的意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完,原创不易,禁止转载。

如果大家支持我的文章,请多多点赞哦。让我更有动力更新。

更多文章:

生命是什么?孩子怎样理解熵?

为了更好地鸡娃,可以禁止孩子接触网络吗?

参加大学科普节活动,是一种快乐鸡娃的方式

这样徒步聊天涨知识,鸡娃又鸡眼

—END—

大家好,我是美华

“美华有感”是我原创的亲子号

专注于亲子阅读,以通识教育为理念

用“生活即教育”的学习模式探索早期教育

欢迎关注

分享到: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4260.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