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术赋能图书翻译”-2022第三届图书翻译出版高级研修班内容精选

hzqadmin 阅读:16 2024-08-11 19:39:04 评论:0

7月1日下午,由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主办,墨责(北京)科技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22年第三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图书翻译出版高级研修班继续进行,学员们反馈积极。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硕士中心主任徐彬进行了题为“翻译技术赋能图书翻译”的专题讲座,主要内容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图书翻译相关话题。

计算机辅助图书翻译的初步探索

1999年,山东大学的李绍明教授邀请徐彬教授合译《宇宙为家》一书。这是一本严肃的科普,主要涉及了生物进化和复杂性理论等话题。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计算机的辅助翻译技术还没有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虽然它的雏形已经出现,但是国内对它的了解极其有限。

在翻译这本书时,当年的电脑启动速度慢,加载软件也慢,导致整个“翻译工作面”铺开耗时长。因此,徐教授对翻译的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是利用Word“拆分窗口”及“书签”的功能,节省在原稿与译稿之间反复切换定位的时间,同时在一个Word文件里进行翻译工作,便于打开和保存。对于书中比较专业的术语,可以进行术语的注释,即使用Word的“替换”功能,把难词替换为原单词加括注的汉语译文,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翻译进程。

这本书的译稿提交后,编辑还提出了制作中文索引的要求。对于Index的处理,最近一些年来,大家可能注意到,在一些翻译文本里,如果索引很重要,出版社就会采取变通的方法,如在正式的中文版页码之外,会在书的边角上,再附上英文原版对应的页码,但这算不上是终极的解决方法。其实在Word中是可以自动生成索引的,我们可以根据清样,把对应的Word文件的页数调整好,使其与排版后的书页面保持一致,然后使用Word的索引功能来生成索引。

另外,《宇宙为家》的翻译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比如扫描识别(OCR),在90年代末还不大为人所知,但其实OCR那时候就已经成熟了。译者还应掌握一些更高级的文档管理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各种级别的标题对长篇文档进行管理,以及学习Word中的一些宏的开发。比如,工作中我就通过宏功能,实现了在完成翻译后,可以通过Word“书签”功能记录位置,下一次打开就可以直接拆分窗口并定位。

在数字化时代,用电脑做翻译与以往纸笔为工具做翻译有很多不同。比较明显的差异就是,在纸质时代,我们往往倾向于把每句话考虑的相对更成熟一些,落笔之后不会有大量的涂改,而在电脑上我们可能更愿意试错,先把一个不成熟的句子录入下来,然后通过剪切迅速对文字进行调整。

在《宇宙为家》之后,徐教授又翻译了《爱因斯坦的宇宙》这本科普书,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当时比较流行的翻译软件包括Trados、雅信、Déjà Vu等。翻译《爱因斯坦的宇宙》时使用的软件是Déjà Vu,而没有使用Trados,因为那时候Trados的模块比较多,在普通电脑上运行还是比较吃力的。在翻译第二本科普书的时候,徐教授也对文档版本管理开始关注,开始使用更有条理的文件夹,用编号标注各类文件夹。在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时,徐教授开启了全新的研究领域,积累了科学术语,建立了版本管理意识,在这个基础上也开始更主动的去研究主流CAT的应用,具有了平行文本的意识。

对于图书翻译而言,除了软件工具,还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文字编辑,做图书翻译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文字编辑方面的能力,像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数字的用法等要反复与编辑沟通,向资深的编辑学习。另外,也要关注硬件环境,如键盘、桌椅、显示器等,这属于“人体工学”的范畴。后一个方面不少国外的自由译者和翻译教育者比较重视,而国内的相关资料提到人体工学的就比较少。

国内最早的CAT+PE模式探索

在翻译他的第四本涉及宇宙的图书《艺术宇宙》时,谷歌已经推出了Google Translate。徐教授发现,对于一些技术性的文本,用当年非常不成熟的机器翻译预处理之后其实是能够带来效率提升的。那时候的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SMT)虽然生成的语言、句子很不流畅,甚至离奇古怪,但由于它是基于统计的,绝大部分的术语能够正确识别和转换,这一点就比较适用于科普翻译。

验证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CAT+PE)的办法可行之后,徐教授独辟蹊径,发明了在Word中对从CAT导出的双语文件表格进行复制粘贴的办法,使用这个办法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机器翻译的结果。那时候谷歌翻译网页版的限制非常少——现在像百度、谷歌等机器翻译工具,每次只给用户处理5000个字符,对于英文来说,这就太少了,相当于不到1000个英文词,而那时候谷歌翻译允许一次粘贴并翻译几万个字符,所以一本书一共复制粘贴七八次,基本上就能用机器翻译处理完成。

虽然现在的CAT软件都提供了连接机器翻译的接口,能够自动调用了,但机器翻译接口现在都是收费的,注册和配置也较为复杂。所以如果想免费尝试一下译后编辑,评估一下自己是否适应这种工作模式,可以采用徐教授发明的办法:先导出一个双语文件,把机器翻译的结果粘贴进来,保存后再把双语文件导入回去,我们就可以在机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编辑了。

最早尝试将CAT应用于文学翻译

翻译过上述图书后经验,徐教授很好地在实践中证明机器翻译和CAT能够用于文学以及社科类图书的翻译,甚至可以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

由于儿童文学要求语言非常的灵活。很多人可能会担心,使用CAT进行翻译,译文的上下文连贯性会受到损害。确实,在CAT中做的初稿,连贯性的问题比起传统译法产生的译稿要多一些,但是每个译者都要认识到,做图书翻译,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一遍成功,所有的图书的译稿都需要经过多轮审校、反复推敲,所以,尝试采用CAT辅助翻译的儿童文学的稿子(如《苏菲的航海日志》、《伊妮德冒险小说系列:荒山怪声》等),也都得到了非常正面的反馈。

徐教授还补充说,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所谓“语言的优美”,有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刻意去使用美化语句,使用华丽的词藻,有的时候是错误的追求。归根结底,译文的风格还要根据原作的风格来确定。但是刚开始做儿童文学翻译的人,可能会有认识上的偏差,以为语言优美是儿童所需要的。其实,动辄使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成语或四字格,往往不是真正的文体家所认同的。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徐教授陆续在《中国翻译》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分析图书翻译应用CAT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图书翻译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CAT的界面设计对于译员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因为整个文本都拆成了单句,译员可以方便地查看原文和译文,目光定位的时间减少,认知努力大大减轻。除了表格(网格)类型的双语界面,其实CAT还有一种更理想的界面设计,那就是谷歌的“译者工具包”(Translators Toolkit)提供的“智能对照”的界面(“智能对照”是徐彬教授提出的说法),但是目前单机版的CAT软件很少采用这种界面设计。

除了界面因素之外,CAT用于文学及社科图书翻译,还能够借助它的质量控制的功能改善翻译项目的质量管理。比如,有了双语对照的界面和术语的自动核查功能,就能更方便的实现图书前后的术语统一。徐教授认为,对于研究型的学者来说,参与图书翻译,让图书出版往往还不是终极目标;如果能在图书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撰写并发表一些反思性的文字,比如学术论文等,让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就更理想了。而对于翻译的教学和研究来说,使用CAT做翻译的同时生成的“翻译记忆”是非常有价值的。

再一点,有了CAT,团队协作就更方便了。翻译重复性高的文本时,靠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的支撑,翻译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虽然翻译图书的时候很少遇到重复的句段,但这种翻译工作也能大大得益于CAT的文档管理、术语统一以及项目管理功能,便于团队展开真正的协作。而且,CAT能够还原原文的版式,省去译者对文档进行重新排版的工作。

对人机交互式翻译等新技术充满信心

一些外行直到现在仍然会怀疑机器翻译、仍然热衷于挑机器翻译的错,但是凡是几十年来密切关注机器翻译的人、关注翻译技术的人,都能认识到机器翻译的巨大进步,了解其适用性,包括在图书翻译当中,这些先行一步的人早已在大量地使用机器翻译做预处理。

关于翻译技术领域的一些新话题,徐教授提到,语音识别用于笔译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传统上,不少资深的译者采用过“口述—笔录”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译者额外去雇专门的录入员。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我们发现现在录入员的职业确实已经基本上可以由机器来接管了,所以大家如果对于某些领域的文本特别熟悉,翻译起来能做到“眼观文本、出口成章”,不妨尝试“译者口述、电脑录入”的工作模式。

此外,人机交互式翻译应该是很快就能有成熟的模式出现。这种人机交互,体现在机器翻译可以“观察”人如何修改“它”的译文,并从中学习,进而改善后面译文的处理。相信在这种技术成形之后,优秀译者的翻译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关于在图书翻译的时候,文学类与非文学类书籍对于技术的应用有什么区别,徐教授认为,文学翻译强调文学性,而文学的语言有时候需要更灵活,表现为文字更自由,连贯性更强,修辞也更加丰富——当然,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即使是文学翻译,做初稿的时候使用CAT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审稿的时候,译者需要更关注上述这些方面的特点,通过多轮审校,更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而非文学的书籍,它的典型特征是需要核查的知识非常多,这一点正好需要CAT及其他电脑工具的辅助。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疑难,译者也可以尝试联系原作者,或者跟相关领域专家咨询。

本文经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排版:田心编辑:邵思敏、李亚东审核:蒋雪飞译鉴堂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请发至mozetg@bjmoze.com

分享到: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2466.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