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圆桌 | 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指明了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方向目标、方法路径,为建设新时代“大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如何深刻认识思政课建设重要性?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本报约请三位专家研讨交流。
■ 主持人:刘 迪 本报记者
■ 嘉 宾:辛向阳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李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
宗爱东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院副院长、研究员
沪上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日前进行多场公益演出,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激情澎湃的艺术党课。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主持人: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和多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何深刻认识思政课建设重要性?
辛向阳: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这就要求思政课建设必须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把握国际大势,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世界之变中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思政课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我们应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把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
李冉:思政课的核心功能是造就一代新人的政治信仰。信仰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信仰就是脚下的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听党话跟党走,才会忠实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棒者”“传承者”,才会更加自觉地练就许党报国的本领,最终成长为堪当强国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不单纯是一门课程,而是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务。思政课所承载的重要功能,决定了思政课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思政课是事业传承的火种、教育强国的底色、人才培养的基因。办好思政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宗爱东: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高度认识思政课建设的目标战略性。思政课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效度认识思政课建设的功能关键性。思政课建设承载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在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发挥关键作用。思政课建设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始,到“拔节”“孕穗”“灌浆”不同时期,贯穿大中小学不同发展阶段,致力于对学生开展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思维训练、价值塑造、政治引领,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筑牢思想根基。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怎样的新形势新任务?
辛向阳: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整体上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从发展环境看,我们可以用“六个更加”来概括,即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政策支持更加完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工作基础更加厚实、战线热情更加高涨、发展格局更加开放,基本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当前思政课建设处于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从整体生态看,思政课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建设生态实现全局性、根本性优化。面向不同对象、辐射各个学段、涵盖多种载体的教材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体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可以说,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科研支撑体系、综合评价激励体系、立体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的思政课建设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新时代新征程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多元化社会思潮在各类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何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增强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的阐释力、引领力、说服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得共识,这些都给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前思政课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重要地位理解不深,思政课教材不够鲜活、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考核评价与支持体系有待健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等等。我们应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以建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教材为基础、以加强课堂教学建设管理为关键、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切实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李冉: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年来,全党全社会集中破局制约思政课发展的重大核心问题,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开创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局面。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跳出思政课看思政课、立足全局看思政课、着眼长远看思政课,观念认识上的变革是根本性的变革,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先导,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注入了坚实底气。
办好思政课,守正创新,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解决好关键性、卡脖子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思政课建设发展的信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思政课建设发展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也是面向未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底气和精神动力。
宗爱东: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最核心是信心层面。2019年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当前,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大思政课善用之的理念深入人心,思政课教师队伍建强配优,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思政课教材建设与时俱进,思政课建设配套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思政课建设在政治保证、资源投入、方法创新等层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是,尽管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高校全面开设,中小学相关“导读”“导学”课程建设卓有成效,但总体上还是在思政课建设“05方案”基础上的修补完善,为此,需要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理念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完善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方案。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辛向阳:这需要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创新。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事物的根本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理论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析回应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加大思想性、理论性的资源供给。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呈现,善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方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的形式研究与创新。思政课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需要内容饱满,也需要形式丰富。思政课教学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打破思政课教学物理空间、社会空间、虚拟空间的界限,积极开展教学风格、教学语言、教学工具、教学载体的研究与创新,善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善用大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善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开展网络教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入心入脑。
李冉:学生们常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困扰学生的不是科学的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科学依据,这才应该是教学的重心。从学生的角度看,思政课的政治性是通过学理性得以诠释和建构的。从老师的角度看,讲好思政课,就必须有强大的理论研究和学科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科建设的最大增量,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最大资源,是哲学社会科学最大的交叉学科。我们要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门类中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相应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工作载体,厚植思政课育人的学科沃土。
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需要搭配符合新时代学生“口味”的讲法。要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的育人形态,让学生走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走近基层人民群众,体悟党创新理论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教书18年来,我越发感到,思政课在于“教”更在于“树”。教理论是手段,树信仰是目的,最终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理想信念。
宗爱东:思政课建设效果提升需要从话语体系转化、内容体系构建和方法体系重塑三方面协同推进。从话语体系转化来看,核心就是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悟道取代灌输”。从内容体系构建来看,就是要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以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实践为强大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力量根基,给予学生有力量的阐释、引导。从方法体系重塑来看,就是牢牢把握“因材施教”理念,打好“八个统一”的组合拳,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发挥学校优势专业和区域资源优势,如用好用足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
主持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辛向阳: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要提升能力。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二要加强师德。引导教师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三要优化结构。完善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鼓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政干部、名家大师、专业课骨干、思政工作骨干等上讲台讲授思政课。
切实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用好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处理好教师的科研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关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在科研评价上,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评价全过程,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把科研育人成效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把科研支撑思政课教学情况作为科研评价重要内容。在教学评价上,把思政课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指导学生等计入工作量,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占比。
李冉:得益于党的全面领导和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六要”标准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普遍共识和成长导向。如今,思政课专任教师数量翻了几番,党政干部、院士、大国工匠、模范人物等也纷纷走上思政课讲台,思政课领域国家级人才涌现,一大批兼具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的思政课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我们要继续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以及“三集三提”教学组织机制等,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等常态化开展,不断健全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让思政课“备课、研课、讲课、赛课、评课”的逻辑闭环更加完整,让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越来越足。
思政课教师绝不能做象牙塔里的清谈家,必须关注日新月异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最大的舞台不是课堂,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场景。思政课教学要跳出三尺讲台,善用大思政课资源,讲好蕴含在伟大实践之中的创新理论,讲好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思政大课。
宗爱东: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确立三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自觉走在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前列。二是数量意识,要不折不扣满足1:350的师生配比要求,人员到位是发展的前提。三是标准意识,就是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建立“未来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拔尖教师”贯通式职业发展模式,健全全员轮训、岗前培训、骨干研修、名师孵化等分对象、分主题立体培训体系。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激发三种态度。一是荣誉感,教师要发自内心对思政课所承载的使命任务感到光荣自豪。二是价值感,要引导教师始终聚焦学生的成长变化,矢志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三是获得感,要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搭建广阔工作平台,使其在事业发展中收获幸福。
作者:
图:叶辰亮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5093.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