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从大量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来看,不少文章是从文献到文献,科学严谨地研究“伪问题”。正在或者已经毁掉了一代年轻学者。

hzqadmin 阅读:55 2024-08-11 19:35:50 评论:0

作者:谢德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头条号“五道口会农”)

近日忙于阅读一些年轻学者公开发表的论文,都是在中英文权威期刊上发表的,其中有质量很不错的文章。但也有多篇文章仅从描述性统计来看(且不论其主要变量是否具有真正的经济意义和合乎作者想讲的故事之逻辑是否合理),就存在明显的错误,如下面两篇文章的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LEV):

2007-201

6年间国有控股A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3%(中值为2.9%)?

再来看两篇中文权威期刊中近年发表的研究A股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文章(各位读者,笔者并不研究也不熟悉该领域,所以才会对相关数据大吃一惊)。

下面第一篇文章基于2001-2017年A股非金融公司数据展开研究,其表1显示,59%的观测(公司-年)的实际资产负债率低于目标资产负债率,实际资产负债率和目标资产负债率之间差异的绝对值(Abs(Dev))均值为14.87%(中值为12.93%);

实际资产负债率高于目标资产负债率的观测的两者差异也达均值13.34%(中值11.78%)。

第二篇文章基于2006-2016年A股非金融公司数据展开研究,其表2显示,63.7%的观测(公司-年)实际资产负债率低于目标资产负债率,后者减去前者的差异(Dev1)的均值达19.3%(中值为18.9%);

对于实际资产负债率高于目标资产负债率的观测,后者减去前者的差异(Dev1)的均值和中值均达-9.1%。

A股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这么大的程度(无论是前者高的还是前者低的公司)?

A股公司关于资本结构的治理与管理及其所处资本市场有效吗?假如这些文章中用于测算目标资本结构的模型和结果没有错误的话,那么A股公司和其所处金融环境真是太无效率的,既然如此,那么,对于资本结构的诸多相关研究且不是在研究“伪问题”?!反之,如果现有文献测算目标资本结构的模型和结果是错误的,那么,诸多研究目标资本结构或最优资本结构及其动态调整的文章之研究结论能成立吗?

研究A股公司资本结构、目标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和去杠杆的学者中有多少人关心过自己的数据和基于此的研究问题之逻辑是否符合常识吗?和其他作者所测算的目标资本结构数据基本一致吗?当然,也许是笔者少见多怪了,这些学者们可能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说辞,所谓“目标资本结构(目标资产负债率)”这个数字是“做不得数“的,别当真(当真就是“外行”),这只不过是用来衡量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的一个方法而已。

显然,写作那些描述性统计都存在重大错误的文章的年轻学者们不了解一个企业的基础数据的常识,也对此缺乏常识性敏感,甚或也压根不关心样本数据是否符合常识,缺乏学术应有之好奇心!而只是埋头进行数据挖掘,寻找解释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即忙着“找星星【*】”(通常是一颗星*表示10%水平下显著,两颗星**表示5%水平下显著,三颗星***表示1%水平下显著)。

不妨称这些学者为“找星星”学派!

从笔者近些年阅读的大量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来看,不少文章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文献到文献,科学、严谨地研究“伪问题”。可见,“找星星”学派已经蔚然成派,“找星星”旗帜飘扬于学术江湖。若此,则意味着“找星星”正在或者已经毁掉了一代年轻学者。

“找星星”学派的诞生,固然一些年轻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学术生态环境中的各因素都“功不可没”,博士毕业要求、导师、找教职、师资博士后、学术职务升迁机制、审稿人、学术期刊......

年轻学者们都是青年才俊,完全可以找到更高薪水的职业,却拿着低薪到处“找星星”,实在是浪费人生最有创造力阶段的美好时光。

为了不浪费美好时光,建议学者们在展开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之前,做好实地调研,较广泛地找问题所涉利益相关者聊聊(如研究资本结构和现金持有相关问题就应该找不同行业企业的CFO聊聊),了解其事实,把握其常识,保持常识性敏感,对于不符合常识的数据保持足够的好奇心。

破五维,高校不把对博士生和教师的学术评价权力让渡给学术期刊,可以破此局吗?■

分享到: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2454.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