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混”遍了互联网整个行业 在百度360搞定了数个重大合作 现在只想帮创业者拿到钱

hzqadmin 阅读:11 2024-09-04 20:09:12 评论:0

文|王天一

侯刚——(独立个人FA)

     跟侯刚聊天有一种无奈的感觉,似乎一万小时这样的铁律在他的身上不存在,用他的话说他自己就是一个“混子”,从技术混成运营,从运营混成商务,从商务混到投资,从投资混到帮助创业者,也许下一步他可能去当个画家或者做个观星者亦或执剑(贱)人,皆有可能,残念…..

     虽经历很多,但每个阶段他的目标都很简单。 

30岁前三次创业,只为在北京买房

     其实,侯刚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纯北京人,因为觉得家里老妈更年期天天絮絮叨叨的,不乐意跟她老人家一起住,所以决定要自己买房。98年毕业后加入了网通,做BGP广播,一做就是3年。除此之外,侯刚是CISCO的CCNP (思科认证网络高级工程师),早些年还是中国UNIX的工程师、MCSE(微软系统工程师认证),有了这些导致他后来跟技术沟通没有太多障碍,技术都喜欢跟他谈。

     先后创业过三次,提及创业的原因,笑道:“1999年的时候我每个月工资9000元,我算了一下,每月存5000元,一年才能存6万,当时北京房价60万,还天天涨,根本没法买房,于是就想创业,看看能不能搞到钱。”没有豪言壮志,刚毕业3年的侯刚就抱着这刚健质朴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跟所有创业者一样,早两次创业并没有成功。2002年,他居然想起来做了正版电影DRM网络发行,看一部电影还需要用户名认证,在盗版横行的年代,短暂的一年就结束了,顺便早些年攒的钱也没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两次失败,侯刚终于想明白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赚钱就要用最简单的模式来赚。他和一个17岁南方富二代一拍即合,准备做一个“中国最大的电影”网站,于是,“华视网”诞生了。华视网主要做VOD点播,随着年卡会员量飙升,营收见长。尽管后来办了ICP证,又和中影集团和中影华夏合作(那时候还是银海网),曾经把《新电影》杂志的网络版都迁移到网站上,但由于版权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一年后,关掉华视网,但他却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第三段创业时间并不长,也让他在社会的“暗黑森林”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其实就是用简单的办法快速完成从0到1。

简单可依赖,加入百度 

     2005年底,侯刚经过圈内朋友的引荐,加入了百度下吧(百度影视的前身)所在战略合作部(也就是后来的创新发展部),负责商务。百度影视最开始是做VOD点播,和全国片源合作,由于流量主要由片源数量带动,第二年在英明领导的指挥下,部门业务就做到了行业第二的位置,而当时的行业第一是迅雷。侯刚说,那段时期最有名的电影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天的点播量就能过千万。后来百度把视频业务拆出去,变成了现在的爱奇艺。

     2008年,专职负责百度电影的侯刚就迎来了一个大难题。当然娱乐沸点请明星都请不来,结果这个任务落到了侯刚脑袋上,只给他留个20天时间,结果侯刚他不但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而且还找来了100多个明星,远远超出了导演的预期,包括赤壁整个剧组:吴宇森、梁朝伟、赵薇、胡军等明星;美国著名经纪公司CA的导演,王小帅,张一白,管虎等人。

     2010年,侯刚加入BD部门,参与了基本百度大的合作,包括苹果、时代华纳、华为等。此外,当时百度最大的单子——与乐居价值2亿人民币的合作,诞生了百度第一个二级域名,百度乐居。

     侯刚在百度期间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几乎以一己之力促成了跟苹果的合作。由于Google在中国接连受挫,侯刚认为百度一定有机会与苹果合作,而这次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在他的认知范围内,认为跨国的合作首先要消除文化方面的戒心和芥蒂,很多的跨国合作都是文化方面沟通不够导致很大的误解,这些想法都来自于他的大老板任旭阳,因为他会推荐日本商务的同事们看《菊与刀》,文化如果没有认同感,商业就不会有太多机会。故他以百度的名义邀请苹果的亚太的负责人来中国参观,而后就拉对方在中国享受各种中国美食和欣赏中国文化,当对方对中国文化非常喜欢的同时,双方建立的很强的合作意愿,为后来达成搜索合作的意向奠定了基础。

简单粗暴:奇虎360

     2011年,侯刚离开百度,去了奇虎360。从简单可依赖到简单粗暴,这个过程是痛苦而痛快的。他回忆说,最开始加入360时十分不习惯,因为360这种以客户端产品为主的公司与云端为主的公司逻辑是不一样的——云的公司做产品的逻辑,相当于在主槽上扎个眼儿,水就接出来了;而端的公司不同,端的公司没流量,拼的是用户体验和对产品的深度理解。量变促成质变,适应了半年后,侯刚幡然明白,端公司的打法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对互联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侯刚一加入,就遭到周鸿祎的当头棒喝:“你来我们公司做战略合作部副总监,但我们是一个没有战略的公司”。周鸿祎对他说:一个创业公司,不要总想大而全,一步一步走,一次一个山头,山头多了,慢慢就变根据地了。奇虎的战术逻辑是先分析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敌人狠打,是朋友狠拉。而这样看似“简单粗暴”的打法十分符合创业公司的胃口,故他严防死守金山、猎豹、搜狗的渠道,尽量不让他们有机会,想一切办法堵死所有的漏洞。

     当时的奇虎,跟BAT都打,如何缓解这个问题?能不能把敌人变朋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他想办法把淘宝和360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也为奇虎后来的商业化铺路。他的思路很清晰:淘宝是电商,最需要的是流量。因此在他和行业第一的百度闹僵后,就要依靠与行业第二的360。于是他抓住这次机会,为淘宝提供流量合作和安全合作。流量方面,公平公正按照市场价进行交易,这条线就打通了;安全合作方面,淘宝有外链,而360有安全防外链,所以互补之下,360夯实了淘宝的安全性。有这两个做根基,双方的合作就比较坚固了。淘宝稳定了,后续再寻找跟新浪微博长期合作,跟网易做游戏合作,跟搜狐做视频整合,为奇虎的IPO做一定的准备。

     360上市后,侯刚主要负责两个产品的商务和运营工作:一个是360的PC桌面,另一个是360手机助手。那时候渠道软件分发是红海,而侯刚主要负责的游戏是蓝海,必须破开局。他发现一个新模式——靠内容带渠道。按理说应用市场是渠道,分发内容,但是当应用市场不大的情况下,要靠好的内容把渠道带起来,再二次分发内容。基于此模式,侯刚把疯狂的小鸟(游戏)和渠道捆在一起,用户想玩小鸟游戏,需要先下载360手机助手,里面第一项就是小鸟,再点击下载小鸟。半年后,360就超越91成为行业第一。而“独家”和“首发”这两种渠道玩法,是当年在百度影视都用了很久的,只是游戏行业不知道。

“简单帮助创业者”

     2013年1月,虽然从360离职,虽然收到了腾讯和阿里云的offer,但已经看“透”了整个互联网的圈的侯刚决定转行投资领域,跟着360的领导许四清加入中经合(WI Harper)做入驻企业家,主要做投后管理和投前的估值。在这里,侯刚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储备飞速提升。不久之后,许四清出来做了阿尔法公社,侯刚也成功的协助阿尔法公社完成募资。

     此后,因为被一句话打动,侯刚萌生做FA的念头——“帮助创业者”。作为一个在业界摸爬滚打许多年的“前创业者“,侯刚想尽微薄之力。在思考后,他认为所谓创业者的痛点,究其根源,只有一个字——钱。只要能够帮他们拿到钱,就有价值,就这么简单。

     2015年12月,侯刚法国度假归来,开始进军FA领域。金融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的核心在于产品。结合产业背景和对产品的理解,侯刚明白机构的想法,更明白创始人做运营的思维。其实多数机构听不懂创始人,是因为一个站在金融回报的角度,一个站在运营和发展的角度。所以他所做的,就是将创始人的逻辑换一套话术传递给机构,做一个“翻译”的工作。侯刚针对现状,又创新出一种新的模式:先去了解投资人聚焦在哪,再去做路演会,为创业者提供可选择的领域,并让其分析他们个人和团队适合做哪个。这样一来股权好谈,未来退出好退,成功概率也高,是双赢的模式。

     随着今年业务扩大,也会更为复杂,主要会做两块:第一是重度帮助创业者,同时也能帮助机构找到合适的团队;第二就是在一级市场为机构寻找好的标的,并进行新一轮重组。做运营时,对于资产包的理解是运营的资产包。但当把资产包包成ADS或者可转债的时候,它的玩法实际变活了。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在IT行业人们以产品的眼光看,而在金融行业是以资产的眼光看。当做资产看的时候,灵活度就高了,可以把它做成债、做成股、做成抵押,甚至于可以注入新的资产,把资产再夯实,或者做边界资产。 

简单说:致百度系的创业者

     移动互联网时期,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流量完全分散的时代,像百度、Google做feed流或传统流量入口的人会特别不适应,实际上我们要慢慢学会用端产品的逻辑去思考。现在产品由单维切换到双维,双维产品一要有内容,二要有人。人是做人的定向传播,但是靠什么传播?靠他写的内容传播。很多百度系的创业者把人的概念剔除了,多数还是基于内容的基础上传播。在以前有大量流量的时候,做流量分流,是可以做起来的。但一旦没有流量,想做0到1的冷启动的时候,靠这个就特别难。相反现在很多创业者走人群创业,先拉几个知名的UP主,把流量控制在一起,然后再注入内容,再做分发。

     现在创业的维度和当年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是,要强化对流量的深刻理解,而且百度的同学对于渠道的理解力比较差,因为以前不重视流量的分发渠道。但是现在不是PC为王,是手机为王,流量分散在各个点,现在没有人会打开Safari再去看新浪微博。端的玩法是新增、滞留时长、卸载率、日活、月活。按照这一套标准端打法去思考产品逻辑,要有爆品,比如微信,就是靠聊天,单点突破后再撕开;而百度是大而全,平铺,这样就比较难破局。所以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要形成一个切换,要慢慢适应移动端,甚至于未来小程序,离散型流量的打法,你才能真正在现在的时代破开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百老汇的很多人对于渠道不敏感,以至于就算懂了端逻辑还是打不赢,因为线上的CPD渠道成本太高。端产品是双维的,产品迭代速度快,一定不要走瀑布流开发而是敏捷开发,因为如果不做大而全,做小而轻,把一个功能做透,一个方向不成再换另外一个方向,敏捷开发足以了。

     其次,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有场景感,思考这个产品有没有爆品。我们一直在讨论需求,但是需求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刚需才有价值,刚需一定是带场景的。比如,一杯茶、一杯咖啡、一杯白水,你需要那个?如果大家都不渴,茶有茶碱,咖啡有咖啡因,白水没味道,到底喝哪个?讨论一下午也没结果,这就是伪需求。真需求,是外面40度,你冲进来,摸摸哪个凉喝哪个。

     为什么百度往端产品转型比较难?因为他的产品和程序是割裂的。产品来说要强化交互,而百度强调代码的完整性。外面打法短平快,刀刀见红。在产品设计时不考虑流量问题,后续做二次流量获客,成本非常之高。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如果做口碑传播。之前某些爆款移动端产品脸萌、陌陌等,都是在一个点上突然把人群的需求打破了。

     最后,在对金融的理解,千万不要“温文尔雅”地去融资,也不要弱弱联合,用鸡汤互相激励,因为外面都是丛林法则。

     在三个月之前的百老汇投融资峰会上,侯刚作为投资顾问为很多百老汇创业者解答了很多问题,也提供了不少创新的思路和业务调整的方案。作为百度系的前创业者和投资顾问,侯刚希望每个创业者都能够有所收获,也希望百老汇成为帮助大家的入口。

百老汇“百英”人物访谈是什么?

     “百英”人物报道针对百老汇的成员,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二十一期了。百英采访目前非常受关注,几乎每一期都会有同学要求被采访。我们是无条件不收费的免费报道,无论你现在是创业、做投资、上班,还是在家休息,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报道对象。我们会对大家进行面对面的采访,然后整理成文,最后集结成册,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在百度和百老汇的故事。如果你希望被我们报道,请跟百老汇小秘书联系。

      同时,我们在百老汇同学中“征集”有过记者或文案经验的撰稿人,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完成这项看来很平常,但有可能伟大的事业。感兴趣的同学加百老汇小秘书微信,也欢迎大家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小秘书微信(b20150910)。

往期“百英访谈”精彩报道回顾 ↓↓↓

第十九期——姚亚平:他参与的投资曾让百度狂赚30亿美元 作为新基金合伙人,他要挑战自己70%的成功率

第十八期——范元培:受不了欧洲的悠闲散漫选择回国,经过百度美团历练之后,他想用“送钱”的方式改造健身市场

 第十七期——戴文渊:他曾是百度最年轻的科学家  三年从T8升到T10  如今他想让人工智能服务所有人

第十六期——蔡沁宇:作为核心产品经理他见证了网盘大战和百度网盘的成功,创业做金融科技公司,却为何会首先考虑社会责任?

分享到: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5136.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