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夏季达沃斯论坛:减少合作壁垒 融入产业链

hzqadmin 阅读:19 2024-08-22 20:10:36 评论:0

日前,以“未来增长的新前沿”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辽宁大连举行,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围绕“全球新经济”“中国和世界”“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等议题进行探讨,探寻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路径。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只有在开放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拓展发展边界,发现和开辟新的前沿。可以说,国际合作的深度支撑起人类发展的高度。我们应敞开胸怀、紧密协作,摒弃阵营对立,反对脱钩断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引导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汇聚世界经济增长强大合力。”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强调。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论坛期间表示:“捍卫全球贸易要像关注气候变化一样,需要全球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我们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绿色产能,共同应对全球危机。”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预计为2.6%。全球贸易格局正发生变化,南南贸易不断增长,现有航运路线和能源贸易关系也因地缘政治而发生改变。全球贸易路径的重新布局会对全球商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这些贸易变化将如何改变企业的增长路径?

以开放拓边界

李强总理在致辞中指出,面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困境,各国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利益,甚至不惜“开历史倒车”,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抬高经济运行成本、割裂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激化矛盾和纷争,把世界各国拖入争抢蛋糕而蛋糕越争越小的恶性循环。中国人常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以更高远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来对待发展问题,在共同做大蛋糕中寻求自己的合理利益,既为世界经济注入持久动力,也为自身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可能维持中低速增长,总体低于疫情前水平。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呼吁,只有在开放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拓展发展边界,发现和开辟经济增长的新前沿。

任鸿斌在“重新布局全球贸易路径”议题对话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近1万亿美元的投资,参与建设了超3000个项目,带动了42万人就业。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愿意与贸易伙伴共享发展成果。他指出,中国贸易伙伴有230多个国家,覆盖全球,其中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数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且民营企业的贸易额占到65%,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占到60%,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谈到中美贸易,任鸿斌表示,中国未来将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与美国继续加深合作,美国在中国有7万多家企业,8万多个项目,每年的利润达到500亿美元。

他强调:“我们没有放弃美国市场,我们依然愿意和美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加深合作。因为中美贸易的本质是合作共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在美国也有很多的投资。所以中美之间的贸易也好,投资也好,是分不开的,产业链供应链高度融合。”

“传统市场依然对我们非常重要。新兴市场我们努力去开拓。在出口方面,我们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我们贸易额里面占到了56.7%,已经超过了我们的传统伙伴。”任鸿斌称。

标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格伦瓦尔德表示,开展全球协作,国家间共同破除非技术性壁垒,才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得更远。“全球经济互联互通面临供应链中断、贸易失衡和地缘政治紧张等挑战,如何保持合作尤为重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学助理教授伊丽莎白·英格尔森说,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践行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各国加强务实合作,不断加强国家间的经贸联系,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引领了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毕马威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探寻增长新前沿

摆脱增长困境需要开辟新的动力源。只有将蛋糕不断做大,全球才不会陷入激烈争抢蛋糕,进而让蛋糕越变越小的困局。

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等“新前沿”领域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新趋势和竞争焦点。李强总理在致辞中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始终把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方向,乘势而上、大胆探索,共同打造新的发展空间。他提出,科技要素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而重大科技进步往往来自于持续研究积累和广泛合作。在开辟新前沿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应该是你追我赶的共同成长。“小院高墙”圈不住对手的发展,只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为话题的论坛引发高度关注,聚焦前沿技术的论坛几乎场场爆满。多位与会嘉宾认为,未来产业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将创造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赛道新业态。

今年5月,毕马威中国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毕马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管合伙人蔡伟在论坛现场引述报告内容并表示,中国的进出口、制造业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亮眼成绩,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中国正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服务和技术实现了高速出口增长。同时,中国依然是外资的重要投资目标国,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

任鸿斌也谈到了绿色产业发展。他表示,中国现在坚持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政策,这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有贡献的。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需要新能源汽车4500万辆。中国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950万辆,出口只有121万辆,这一数字和4500万辆相比还远远不够。任鸿斌表示,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销售价格平均是3.1万欧元,比在国内价格还要高。提到近期热议的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事件,任鸿斌称,从去年以来,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开始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Policy Nexus(汇策咨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天逸表示,对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相关科技产业而言,中国拥有绝大多数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与丰富的解决方案应用场景,“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相信将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提供广阔机遇。”刘天逸称。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主管合伙人李瑶认为,企业要关注目标国家的能源政策动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多元化和韧性。同时,也应以“绿色”底色谱写气候变化“新前沿”,通过积极布局国际市场,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与本届论坛的美国景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地区、东南亚及澳大利亚行政总裁马丁·弗兰克称,中国在技术前沿创新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毕马威中国区候任主席邹俊在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世界进一步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增长新前沿”需要全球经济体的共同参与。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着充足的韧性与活力,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世界贸易和投资增长提供宽广天地。短期经济挑战不会影响中国长期增长潜力,邹俊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仍将在全球经济事务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既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也为各国企业创造出更大合作空间。谈到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表示,人工智能在东软集团整个业务变革中是一个基本动作,因为人工智能是时代的表征。他认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优势是有应用场景,中国有大量人口,且有喜欢、习惯使用智能设备的群体。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在未来会有更多发展机会,中国赶上了一个新的科技浪潮。目前,东软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把所有解决方案都进行智能化更新,比如健康医疗方面,做智能医生、智能诊断,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智能诊断可以成为医生助理。“我们让医疗设备实现智能化,让机器自动诊断疾病,把大量医疗数据拿过来、做成医疗解决方案,使得偏远地区医生借助这些设备为患者判断疾病情况。东软集团的软件富有智能,要让智能软件变成服务,同时要让数据创造价值,并通过人工智能的形式来表现。”刘积仁称。

不出海就出局

中国技术、中国模式也在海外溢出中带来共赢。在当前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中,中国企业正迎来出海的新浪潮,其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重新布局全球贸易路径”议题对话会上表示,尽管目前全球贸易存在“小院高墙”、贸易壁垒等情况,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改变。经济全球化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用非市场、非自由经济规则的力量去改变全球贸易的走向,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要‘走出去’的,而且要通过自身的发展,通过全球化,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产业相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帮助。”李东生说。

全球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必答题。李东生认为,中国企业已经从“出海寻路”走向“全球化布局,本土化经营”阶段。他以TCL25年全球化实践为例强调,制造业企业不出海就出局,企业通过本土化布局、开放式创新,实现自身双循环运营体系的构建与可持续运营,助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在加入WTO后,中国就一直在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各种变化。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挑战,如果只是想把产品卖到当地市场赚钱,已经是不被欢迎了。现在一定要有一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更多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合作共赢,才能使全球化业务发展更加顺利。”李东生称。

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吴淳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在高速发展。对于想要探寻出海机遇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建立国际化视野,站得高、看得远,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战略,精进本土运营能力,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企业国际化需要更加注重构建价值链条上的核心能力,包括布局海外研发能力、搭建或融入出海生态圈,以及快速迭代海外营销策略等。

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称,中国的企业和品牌有望比肩百年名企,为世界消费者所认知、熟悉并喜爱。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大家要有信心坚定地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变化,并且主动地创造出中国品牌的力量。“国际化是十八般武艺的提升和锻造,这其中有些是必须练就的基础,如品牌、质量和研发等;有些是杀敌制胜的绝招,如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和数字化;还有些是需要补齐的短板,如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等。练就十八般武艺是国际化的必答卷,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战略。”蒙牛集团副董事长卢敏放称。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则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并由信心和决心引领,恒心也至关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勿在九十处止步。我相信,未来将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郭晓涛说。

谈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李瑶在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称,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领域呈现显著的活跃度和多样性。“东南亚、中东、东欧等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门目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和快速发展的市场,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吸引了大量制造业投资。而在中东,中企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及能源领域。”李瑶说。她认为,绿地投资正迅速成为其海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以往相比,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李瑶观察到,这两年,绿地投资和合资方式逐渐增多。区域上,以前以欧美为主,这两年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区域活跃度更高。参与主体上,以前以央企为主,这两年上市公司民企、地方国资参与增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逐渐活跃。李瑶指出,传统欧美发达市场依然蕴藏商机。她举例说,在德国,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收购跟汽车产业链、电子产品产业链相关的中小型项目。此外,匈牙利正成为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发展的重要基地,如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都在匈牙利有大规模布局。

面对地区局势变化,她建议,中企应构建比较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预判宏观政治和经济的趋势,以便更快速地响应变化。此外,还要和中介机构包括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一整套的应急预案。从投资策略角度看,要避免向单一国家集中过多的投资。

谈到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形势下,对中企的海外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李瑶强调,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可行性,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并加强跨境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同时,随着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要求日益提升,企业在ESG合规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加大。

中国依然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目标国

本届论坛上,中国再次向世界宣告维护开放市场环境的决心。与会外资企业纷纷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的推出,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企业愿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进一步投资中国、扎根中国。

今年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资的举措,给外企布局中国市场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月至5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764家,同比增长17.4%,延续了去年以来新设企业较快增长的态势。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虽受去年高基数影响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的亮眼成绩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国正在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蔡伟说,中国不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在外资企业非常关心的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准入试点,表达了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诚意,也实实在在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合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作为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吴淳说,中国的市场潜力、创新活力、经济韧性,为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了大量确定性的发展机遇。

“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行业,深度依赖可靠且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作为跨国企业,在本土发展时的确遇到过一些管理文化和理念的挑战,但我们看好的是中国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实际需求,未来我们会继续做足功课、做好作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雷称。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71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504.1亿元,占全国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8个和2.7个百分点。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32.9%、103.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企业的合作。”思科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介绍说,今年4月,思科宣布与中国香港数码港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思科还与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合作,在零售业和高端制造业打造更可持续的数字化生态圈。

黄志明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企业的合作。思科在国内正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融入新的产业链。他说,思科未来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学术机构等各方紧密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链的构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霍尼韦尔是1885年创始于美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来到中国也已经接近90年。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应中国政府之邀从十大领域推荐精英企业来华推动两国双向交流,霍尼韦尔就是受邀企业之一。中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的辅助动力系统等四套技术方案和配套服务来自霍尼韦尔。谈到霍尼韦尔如何把握中国市场需求变化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的机会,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称,中国市场一直在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从初期的引进技术、产品、设备,到现在中国市场和企业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的极度短缺经济到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新的需求,比如中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高质量发展,都包含几个核心要素:第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注重核心竞争力和新技术。第二,创新除了想法还需要带来经济效益,作为企业需要创造利润,所以我认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不断通过创新技术创造利润,这对包括霍尼韦尔在内的广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编辑:赵爱玲

分享到: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3689.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