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配置“救命神器”!广州发布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
近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下称《规范》),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3年。
《规范》提出,广州将按照3—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同时,AED应安装在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位置,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
不得上锁或采用扫码开启,3至5分钟内可获取配置
《规范》提出,广州市将根据科学规划、注重时效、优化配置总数的原则,结合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分布距离、重点区域、场所面积等因素,按照3至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AED。
AED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应安装在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位置。
广州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建立AED电子地图、导航和远程管理系统,实现AED位置信息、品牌型号、配置单位、功能状态、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使用记录等在线管理。
特殊场所AED设置有数量要求
《规范》对于特殊场所的AED配置,做出了详细的数量标准规范。具体规定了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设施、政务服务大厅、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学校、养老机构等不同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数量标准。
其中,在运动场所、运动人群安全保障方面,规定了每个体育场馆的每个楼层配置1台,单平层面积每超过4万平方米的增设1台;大型商场每个场所至少配置1台;每所学校(含幼儿园)校(园)区至少设置1台;每个养老服务机构至少配置1台。
每日至少检查1次,附近工作人员按1:10要求完成培训
《规范》要求,各单位配备AED后,每台AED须按照“1:10”的比例要求,组织在AED安装点附近工作的10名以上工作人员完成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或相关培训合格证明。
各场所的AED使用、管理主体,以信息化或人工巡检的方式对每台AED每日至少检查1次;AED的日常使用、管理主体应制定针对突发心搏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定期举行应急演练(每年至少1次)。
已配置AED的公共场所,须在该场所平面示意图上标示AED位置,并在重要出入口、AED放置处设有统一、明显的AED导向标识。
“救命神器”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争取在“黄金时间”内施救
医学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多达54.4万,是世界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分钟便有1人死于该病。
AED被称作“救命神器”,其配置、使用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规范》的发布,就意味着AED的规范问题在广州基本得以确定。
专家指出,AED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争取在“黄金时间”内施救。
一方面,要广泛配置AED。目前,各国每10万人配有AED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别:我国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仅为15台左右,美国、挪威、丹麦等均逾300台,日本逾500台,荷兰逾600台。
另一方面,让最合适的人参与施救。既要懂得施救技巧,又要距离最近。目前,即便AED的使用规范得到大范围传播,也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相应的使用技巧,参与急救的人主要还是公共场所的相关工作人员,但这并不是排除了公众参与急救的可能性,此《规范》明确AED必须保持开放,正是完善了这一方面。
随着AED在公共场所越来越普及,其救助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出品 | 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来源 | 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市卫建委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fsxxzx.com/post/1813.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